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以“创新年”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5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为5.4:47.2:4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8.8%和38.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499元,增长16.7%。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高出上年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9.7亿元,增长26.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6.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1.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7%,教育支出增长29.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7.0%。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种植业产值115.2亿元,林业产值4.2亿元,畜牧业产值162.4亿元,渔业产值11.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90.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水果产量13.5万吨,增长14.4%;蔬菜产量315.1万吨,增长16.1%。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69万公顷,增长4.95%。肉类总产量89.2万吨,增长17.0%;禽蛋产量51.9万吨,增长13.1%;牛奶产量31.2万吨,增长8.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6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5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4.8万公顷。
全市拥有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3个;各类富民经济小区发展到4536个,蔬菜保护地面积4.5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78个;规模农业企业达到484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个,年销售额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6个。全市耕地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34万公顷;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67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410个;拥有绿色食品202个,有机食品8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市本级安排资金1.8亿元,规划启动了20个农业主导产业区、13个农业经济区建设。绿化村屯3151个,完成农村路网建设1200公里。到2007年末,建成秸秆气化站29个,“一村一业”专业乡村发展到400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粮食及大豆 |
万吨
|
390.9
|
21.6
|
#水稻 |
万吨
|
125.3
|
19.1
|
玉米 |
万吨
|
245.9
|
24.3
|
小麦 |
万吨
|
1.6
|
-15.9
|
大豆 |
万吨
|
5.1
|
-2.1
|
油 料 |
万吨
|
6.2
|
78.2
|
蔬 菜 |
万吨
|
315.1
|
16.1
|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89.2
|
17.0
|
#猪牛羊肉 |
万吨
|
55.7
|
17.2
|
牛奶产量 |
万吨
|
31.2
|
8.4
|
禽蛋产量 |
万吨
|
51.9
|
13.1
|
生猪出栏数 |
万头
|
465.7
|
13.6
|
牛出栏数 |
万头
|
64.0
|
12.2
|
羊出栏数 |
万只
|
72.6
|
6.9
|
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275.7
|
10.1
|
牛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63.1
|
14.4
|
羊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62.1
|
8.8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16.8
|
3.7
|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884.4亿元,增长35.0%;轻工业增加值349.1亿元,增长24.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1.5亿元,增长22.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90亿元,增长3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31.6%。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975.9亿元,增长31.7%。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92.3亿元,增长3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0%。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我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48亿元,增长44.3%。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49亿元,增长36.4%。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5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1种,省级名优产品94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4%;利润总额185亿元,增长1.3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2.2亿元,下降49.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6.8%,比上年提高49.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汽车 |
辆
|
352439
|
31.7
|
#中华轿车 |
辆
|
113839
|
79.8
|
宝马轿车 |
辆
|
34720
|
34.5
|
汽车发动机 |
万千瓦
|
3674
|
27.2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90224
|
11.6
|
#数控机床 |
台
|
20371
|
33.9
|
矿山设备 |
吨
|
154870
|
30.2
|
水泥设备 |
吨
|
35068
|
55.6
|
酸性蓄电池 |
万千伏安时
|
223
|
25.2
|
输送机械 |
万米
|
24.6
|
15.9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5518
|
19.7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344
|
25.7
|
化学原料药 |
吨
|
31902
|
6.0
|
轮胎外胎 |
万条
|
359
|
0.6
|
铝材 |
吨
|
51310
|
8.8
|
皮鞋 |
万双
|
4486
|
40.7
|
啤酒 |
千升
|
792284
|
26.8
|
液体乳 |
万吨
|
60.6
|
320.3
|
软饮料 |
万吨
|
202.4
|
46.8
|
味精 |
万吨
|
4.6
|
-1.2
|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市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9.2亿元,增长22.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3.2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45.7亿元,增长32.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6.2亿元,增长30.1%。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488.5亿元,增长27.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433.2亿元,增长44.6%;民间投资1440.2亿元,增长30.2%。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43.3亿元,增长15.8%;第二产业投资923.4亿元,增长28.9%,其中工业投资898.4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1395.2亿元,增长3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400.3 亿元,增长34.0%。
全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47.6亿元,占全社会完成投资的78.2%。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60.9亿元,占20.5%。地铁一、二号线及延伸线工程投资25.3亿元,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4亿元,新加坡工业园三期工程投资15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58.9亿元,增长40.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5%。房屋施工面积5019.9万平方米,增长45.3%;房屋竣工面积1290.1万平方米,增长8.8%。商品房销售面积1462万平方米,增长17.5%;商品房销售额539.3亿元,增长2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358.1万平方米和478.7亿元,分别增长18.0%和30.7%。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93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818.1万吨,增长2.4%;公路18500万吨,增长10.8%;民用航空6.3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旅客发送量10078.3万人次,增长7.3%。其中,铁路3053.3万人次,增长5.6%;公路6640.8万人次,增长7.9%;民用航空384.2万人次,增长9.8%。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6.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7%。其中,载客汽车39.1万辆,载货汽车10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33.3万辆,增长18.9%。
沈阳与国际29个城市、国内3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84条,其中国际航线35条,国内航线49条。运输飞机起降5.5万架次,增长14.6%;机场旅客吞吐量619万人次,增长15.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2亿元,增长9.2%;电信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30.2%。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3.2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83.6万户,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323.6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79.8万户,新增14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4.1万户,新增22.1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00.5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87万户,增长32.0%。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1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按商品用途,吃的商品零售额458.3亿元,增长16.6%;穿的商品零售额267.6亿元,增长16.0%;用的商品零售额506亿元,增长19.0%。按地区分,市的零售额1170.2亿元,增长17.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1.7亿元,增长17.9%。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735家,比上年增加67家;实现零售额522.8亿元,增长29.7%。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07.5亿元,增长3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3.5亿元,增长16.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4.4亿元,增长52.3%。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58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37家。连锁店铺达5100 余个。全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6个。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进口总额27.5亿美元,增长4.5%;出口总额33.2亿美元,增长24.9%。出口商品供货值220.6亿元,增长20.7%。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72家,合同外资额1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0.4亿美元,增长66.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9509万美元,增长2.5%;实现营业额21003万美元,增长65.4%;外派人员1.78万人次,增长12.2%。
到2007年末,沈阳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011万人次,增长11.0%;接待入境旅游者45.6万人次,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5亿元,增长19.9%;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6.1%。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旅游者57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17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150家。星级饭店112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58家,二星级22家,一星级10家。星级饭店年平均客房出租率65.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9家,其中沈阳植物园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一,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旅游景区8家,2A级旅游景区9家。全市拥有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其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6家,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营业网点1100余个。本外币存款余额4696.7亿元,比年初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1.3亿元,比年初增长1.0%;贷款余额2943亿元,比年初增长5.3%。银行现金收入10686.1亿元,现金支出1042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9.8%。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62.3亿元,增长7.3%。
年末全市辖区内证券营业部66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0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倍。其中,股票交易额9144亿元,增长2.5倍;基金交易额100.3亿元,增长1.6倍。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140余家。实现保费收入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23.1亿元,增长29.5%;人身险保费收入41.5亿元,增长14.0%。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30.5亿元,增长66.2%。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15.8亿元,增长77.5%;人身险赔付金额14.7亿元,增长56.4%。
价格指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0,消费品价格指数106.0。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11.6,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8,衣着类指数10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1.3,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9.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7,居住类指数104.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5.0。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6.6;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1.8,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1.1。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9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3.6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807.3亿元,增长16.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5.1亿元,增长3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6.7亿元,增长4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0.5亿元,增长19.2%。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567.2亿元,增长30.1%;第三产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1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5亿元,增长4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3.7亿元,增长3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7亿元,增长60.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7.1亿元,增长16.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1亿美元,增长1.6倍;出口7.9亿美元,增长22.3%。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2007年城建投资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奥体中心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西部出海大道、沈抚大道、苏桃公路等7条重点公路竣工通车。五爱隧道工程、三好跨浑河桥、南阳湖跨浑河桥、沈康高速公路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地铁工程顺利推进,1号线及延伸线工程22座车站全部开工建设,2号线全线开工。沈抚城际客运公交已开通3条线路。
年末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90公里,总面积441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3115公里,路灯19.6万盏,永久性桥梁266座。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348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0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709标台,增长2%,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1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10.3亿人次,增长13.2%。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1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82公里,供水量5.38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9.6万吨。供热面积1.78亿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300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2.3万户。
新增绿地8.82平方公里,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285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平方米。
环境保护
全市15个区县(市)、开发区的生态区(县)建设规划都已经通过省级专家论证,新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市级环境优美村30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23个、市级绿色社区29个,市级绿色宾馆10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完成78家单位142台脱硫装置和87台除尘器的改造和50家冒黑烟单位的污染治理工作,拆除10吨以下非工业生产燃煤锅炉258台,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6%以上,年度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23天。浑河、环城水系水质持续改善,浑河全河段化学需氧量年平均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3万吨/日辉山明渠河口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建成5万吨/日辽中污水处理厂和4万吨/日浑南上夹河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5%;清除细河下游12公里河段淤泥15万立方米;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在南二环和东西快速高架桥噪声扰民路段建设隔声屏1170米;整治了太原街、中街等11条街路商业活动噪声;《沈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颁布实施。开展了电磁辐射申报登记。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立项150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35项。拥有两院院士26人(1人为双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6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85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729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320项(国际领先47项,国际先进273 项);达到国内水平409项(国内领先326项,国内先进83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121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51亿元。专利申请490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79件;专利授权28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86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9.4万人,在校生31.7万人,本、专科毕业生7.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1529人,在校研究生33276人,毕业研究生8187人。普通中学337所,在校生34.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5万人;职业中学66所,在校生5.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3%。小学校649所,在校生36.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3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
文化
全年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265场,演出收入1530万元;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2万余场。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万余场,参与群众1800万人次。全市已登记文物遗存11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将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克里姆林宫三宫并列向全世界直播。全年市属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达2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48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举办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成为全国四大文化产业展会之一。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5起。
年末全市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856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191个;卫生院13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5个;卫生监督所14个。实有病床3473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835人,其中执业医师18005人,执业助理医师1695人,注册护士18143人。
体育
年末全市共安装配置健身器材2万余件,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在全市1124个社区、15个公园、10个广场兴建全民健身工程,使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健身器材的安装率达到100%。拥有全民健身辅导站280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体育单项协会3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5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全年共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400余项。参赛辽宁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3项第一名。全市体育人口达365万人。沈阳籍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1枚,铜牌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36枚、银牌24枚、铜牌30枚。高标准完成奥运会火炬手选拔和奥运火炬在沈传递路线设计工作。成功举办好运北京2007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和国奥四国足球锦标赛。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亿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60.6万人、249.2万人、123.5万人、134.7万人和1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7万人、32.7万人、4.6万人、22.6万人和9.6万人。继续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年末农民工医疗保险人数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57.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已达220.18万人,参合率达95.85%。
全市8.3万户、15.91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2.75亿元;5.2万户、11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4941万元。5789户、1.42万人享受了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对因物价上涨给城市贫困居民带来影响实施阶段性救助。城市医疗救助人数10.7万人次,累计救助金额2542.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5万人次,救助金额683.8万元。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为每月847元,比上年提高131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开发区为每月650元,市区为每月550元,三县一市为每月450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342元,比上年提高87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每年1000元,苏家屯区、沈北新区为每人每年1200元,其他区为每人每年150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200元、200元和300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8个,床位16464张,收养各类人员10532人。全年通过发售福利彩票筹集公益金4.44亿元,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捐款2130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县(市)人口204.9万人;农业人口253.7万人,非农业人口455.8万人。人口出生率8.22‰,比上年上升1.2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8.9;人口死亡率5.86‰,上升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36‰,上升1.2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27%。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3万人,比上年增长0.07 %。在岗职工95.5万人,增长0.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6.5万人,增加0.2万人;集体经济单位6.5万人,减少0.3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5万人,增加0.3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7.1万人,减少0.27%;第三产业57.7万人,增加0.52%。年末离岗职工16.8万人。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617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80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1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
居民收支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6.5元,比上年增长25.4%;人均消费支出11255.8元,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6806元,增长1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6.9元,增长10.1%。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7%;新建成住宅1101.8万平方米,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1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县域经济统计口径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竞彩投注app,竞彩足球app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